前陣子我在咖啡廳看到一位外國旅客戴著Ray-Ban Meta眼鏡,直接對著菜單說話就完成點餐翻譯,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AI眼鏡已經不再是科幻電影的道具了。

隨著HTC在2025年8月推出首款支援繁體中文的VIVE Eagle,台灣消費者終於有了真正適合在地使用的選擇。根據最新市場數據,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慧眼鏡出貨量年增110%,AI眼鏡占比已達78%,這個市場正迎來爆發期。
但面對15,600元的售價,AI眼鏡真的值得投資嗎?未來發展又會如何?讓我們深入分析。
AI眼鏡市場爆發:從小眾玩具到主流裝置
2025年全球市場年增110%的驚人成長
根據最新研究數據,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慧眼鏡出貨量年增110%,其中AI功能機型占比升至78%,顯示AI功能已成為市場主流賣點。
Meta以Ray-Ban系列拿下約73%的市占率,成為首個消費級「爆款」AI眼鏡標竿。同期中國市場在小米等品牌帶動下,進入「百鏡大戰」的增量拐點,單款新品三天賣出近5萬副的新紀錄開始出現。
市場成長數據表
時期 成長數據 關鍵事件 市場特徵 2025 H1 年增110% Meta市占73% AI機型占比78% 2024-2025 Ray-Ban Meta年增>200% 累計銷量破百萬 消費級爆款確立 2025 Q1 中國市場年增逾一倍 小米首銷3天近5萬副 百鏡大戰開打 2025-2026預測 AI+AR融合機種跨入 輕量顯示技術突破 C端日常普及
價格帶分化推動市場普及
國際市場與中國市場呈現雙軌發展:
- 國際主力價位:299-399美元(Ray-Ban Meta、Oakley Meta傳聞)
- 中國入門價位:人民幣999-1999元拉開普及戰
- 台灣在地定價:HTC VIVE Eagle定價15,600元,搭配電信資費0元起
這種價格分化策略正在加速AI眼鏡從「嘗鮮型穿戴」快速走向「日用級個人AI助理」。
HTC VIVE Eagle深度評析:台灣製造的驕傲
繁體中文最佳化的關鍵優勢
HTC VIVE Eagle最大的賣點就是「完整的繁體中文支援」。從語音指令到APP介面,全部都是為台灣使用者量身打造。
想像一下這些使用場景:
- 在夜市用「Hey VIVE」詢問小吃資訊
- 騎YouBike時語音拍照記錄美景
- 在捷運上聽音樂接電話,雙開放式喇叭設計降漏音
HTC資深副總裁黃昭穎強調,VIVE Eagle會依據每個區域的人種頭型、尺寸來推出,第三季底前僅會在台灣市場販售,隨後才有機會拓展到東南亞或其他國家市場。
HTC VIVE Eagle 官方規格表
規格項目 詳細資訊 競爭優勢 處理器 Qualcomm Snapdragon AR1 Gen1 專為AR眼鏡優化 相機 12MP超廣角 拍攝指示燈、未配戴禁拍 重量 <49g(不含鏡片) 可調鼻托、半透明配色 記憶體/儲存 未公開(預計4GB/64GB) 充足儲存空間 電池 235mAh 待機>36小時 續航時間 音樂約4.5小時、通話>3小時 實用續航表現 快充技術 10分鐘50%、23分鐘80% 業界領先快充 AI平台 VIVE AI可接入Gemini與OpenAI (Beta) 多模型自由切換 音效系統 雙開放式喇叭、陣列麥克風 降漏音與通話降噪 防護等級 IP54防潑水防塵 日常使用無憂 鏡片 Zeiss UV400太陽鏡片 德國蔡司品質 售價 NT$15,600 電信資費0元起

實際應用場景與使用者評價
根據市場調研報告整理的使用者回饋,AI眼鏡的實際價值主要體現在:
拍照/錄影體驗
- 第一視角與解放雙手是顯著價值
- 拍孩童、旅遊Vlog、行車/戶外記錄最常被提及
- 亮處畫質佳,暗光與防手震仍有進化空間
AI互動/翻譯
- HTC提供「Hey VIVE」喚醒,支援Gemini與OpenAI(Beta)
- 提供視覺問答、翻譯、記事、地標解說等在地繁中體驗
- 小米的小愛同學語音回應流暢,但視覺識別在畫面複雜時精準率有待強化
續航與充電
- 用戶共識:「充電快、掉電也快」是當代AI拍攝眼鏡通病
- HTC提供10分鐘50%快充與邊充邊用以緩解場景痛點
- 小米錄影時長表現相對突出,但整體仍難達「全天候」
2025年主流AI眼鏡價格功能大比拼
根據最新市場數據,各品牌的實際銷售表現差異明顯:
2025年主流AI眼鏡市場表現對比
品牌/產品 價格區間 核心規格 近況與銷售亮點 Meta Ray-Ban 約US$299 12MP、AI語音、音樂/通話、續航4-6小時 全球領先,2025H1市占約73%,出貨年增>200% 小米AI眼鏡 RMB 1,999起 12MP、雙芯低功耗、續航優化 首銷3天近5萬副、周內登全球前四 HTC VIVE Eagle NT$15,600 12MP、Snapdragon AR1 Gen1、235mAh 台灣首發,電信獨賣與配鏡合作 TCL-RayNeo V3 中段價位 主打相機與AI互動 2025H1有出貨,成為新進主要品牌 Kopin Solos AirGo V 中低價位 無相機,主打運動/音訊 2025H1有出貨,聚焦細分運動場景
消費者購買決策要點
在地化路線與「時尚×科技」的平衡,成為決勝關鍵:
購買決策評估清單
- [ ] 使用頻率:每週至少使用3次以上才值得投資
- [ ] 語言需求:是否需要繁體中文語音操作
- [ ] 生態整合:電信資費、配鏡服務、在地內容串接
- [ ] 續航要求:音樂4-5小時、通話3小時是否夠用
- [ ] 預算範圍:入門機殺價促普及,高階機以時尚/光學/AI體驗拉開差距
- [ ] 售後服務:維修據點是否方便
- [ ] 隱私設計:拍攝指示燈、未配戴禁拍等功能
- [ ] 未來擴充:OTA持續增強AI功能將成「長銷」關鍵
AI眼鏡未來趨勢:12-24個月展望
市場趨勢研判
根據報告分析,未來12-24個月產業將呈現三條主線:
滲透節奏預測
- 2025-2026年為AI拍攝/音訊眼鏡的高速擴張期
- 2026年後將看到更多「AI+AR融合」的輕量顯示機種跨入C端日常
- 預期AI+AR輕量顯示開始滲透,價格帶兩極化
技術演進路線
- 現階段以「AI音訊/拍攝眼鏡」為主流
- 下一階段邁向「AI+AR顯示融合」
- SLAM、空間音訊、光波導與MicroLED將是關鍵拼圖
品牌格局變化
- 短期龍頭仍由Meta領跑(市占73%)
- 中國市場維持多品牌「百鏡」態勢,但將很快進入集中
- 台灣/亞洲在地化與電信/配鏡聯盟將催生區域強者
產業鏈與技術趨勢
供應鏈角色分工
- 鏡框/零售:Luxottica等時尚巨頭深度賦能(款式、通路、品牌力)
- 晶片/演算法:高通AR1、邊緣AI與雲端大模型協同
- 光學/鏡頭:Zeiss等鏡片品牌與亞洲光學供應鏈優勢疊加
成本結構與瓶頸
- 無顯示眼鏡SoC佔比較高
- AR眼鏡則顯示/光學成本佔比可達半數
- 續航/散熱與光學亮度仍是戶外可用性的核心限制
對品牌與消費者的建議
品牌/渠道建議
- 在地化優先:語言、本地服務(配鏡/售後)、在地內容/支付/通訊串接
- 生態合作:與時尚品牌、電信、眼鏡連鎖/驗光體系結盟
- 產品路線:短期聚焦拍攝/音訊與AI助理場景,中期擇機導入輕量顯示
消費者選購建議 根據市場現況,不同需求的消費者應有不同選擇:
適合立即購買的族群:
- 經常出國旅遊需要翻譯功能(12MP相機+Gemini翻譯實用)
- 熱愛記錄生活的內容創作者(第一視角拍攝價值高)
- 想要解放雙手提升工作效率(語音操控、AI助理)
- 對新科技有高度興趣的早期採用者
建議再觀望的族群:
- 預算有限且使用需求不明確(可等更多入門款)
- 期待更成熟的AR顯示功能(2026年會有突破)
- 希望等待Apple等大廠產品(但價格可能更高)
- 對續航有極高要求(目前普遍4-6小時)
結論:AI眼鏡正處於爆發前夜
根據最新市場數據,AI眼鏡已經跨越「小眾嘗鮮」,進入「AI功能驅動」的高速擴張期。2025年上半年全球出貨年增110%的驚人成長,證明了市場接受度已經達到臨界點。
HTC VIVE Eagle的推出,終於讓台灣消費者有了真正實用的選擇。15,600元的價格雖然不便宜,但考慮到它是「台灣設計、台灣製造、繁體中文最佳化」,還有電信獨賣與在地配鏡服務,其實相當有競爭力。
我朋友最近入手VIVE Eagle後跟我分享,最實用的功能是出國旅遊時的即時翻譯,還有騎車時能用語音拍照記錄風景。雖然續航只有4-5小時,但10分鐘充50%的快充確實很方便。
未來12-24個月,隨著價格帶分化(入門機殺價、高階機拉開差距)與技術突破(AI+AR融合),智慧眼鏡勢必會像智慧手錶一樣,從「想要」變成「需要」的產品。
現在投資一副好的AI眼鏡,不只是買一個科技產品,更是提前體驗未來生活方式的入場券。當全球已有73%的智慧眼鏡都搭載AI功能時,你還在觀望嗎?
你準備好迎接這個改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