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實測】Claude 3.7 vs GPT-4.5 vs Grok 3:番茄鐘產品設計大PK

目錄
【AI實測】Claude 3.7 vs GPT-4.5 vs Grok 3:番茄鐘產品設計大PK

「誰是真正的產品經理?」我花了整整一週時間,挑戰三大頂級AI設計一款番茄鐘專注應用,從功能完整度到商業模式,從UI設計到風險評估,讓你看看誰才是真正的產品經理。

任務背景與市場現狀

說到時間管理和專注力工具,番茄鐘絕對是個經典案例!

我自己也算是這類App的重度使用者,從Forest到Pomodoro Timer,再到番茄ToDo,我的手機裡至少安裝過七八個同類產品。

當前市場上的番茄鐘應用早已不再是簡單的計時器,而是演變成集專注訓練、習慣養成、數據分析於一體的綜合工具。

像是Forest這樣的佼佼者,通過"種樹"的獨特機制,成功吸引了全球數千萬用戶;而番茄ToDo則強調任務管理與專注計時的無縫結合。

在這個產品賽道上,成功的關鍵在於:

  • 有趣的激勵機制
  • 直觀的用戶界面
  • 能持續鼓勵用戶堅持的數據反饋系統

這恰恰是我們這次AI產品設計與產品規劃挑戰的核心。

👉 想了解更多AI如何改變產品設計與產品規劃的全局觀點?查看我們的2025最新AI產品設計與產品規劃大對決:Claude 3.7 vs ChatGPT-4.5 vs Grok 3實測

三款AI的原始輸出對比

當我把相同的提示詞餵給三款頂尖AI後,收到了風格迥異的產品設計與產品規劃方案。相信我,這比我預期的還要精彩!

ChatGPT-4.5 深度研究模式

ChatGPT-4.5 深入研究  產品設計
ChatGPT-4.5 深入研究  產品設計

ChatGPT-4.5的方案相當全面而詳盡,從產品定位到功能設計,再到商業模式都有清晰的規劃。它提出的產品命名為「專注森林」,核心價值是將抽象的專注時間轉化為具體可見的成長過程。

ChatGPT-4.5強調了「生態系統」概念,用戶不僅是種一棵樹,而是建立一個反映生產力習慣的完整森林生態。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其提出的「多樣化專注模式」,包括:

  1. 傳統番茄鐘(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
  2. 「深度沉浸」(90分鐘不間斷)
  3. 「流動專注」(無固定時間,系統通過手機感測器檢測專注狀態)

在介面設計上,ChatGPT-4.5描述了五個核心畫面,包括森林視圖、專注計時器、數據分析儀表板、成就中心和社交生態圈。同時還參考了Forest的實際UI截圖進行了設計,顯示了良好的市場研究能力。

Claude 3.7 Extended模式

Claude 3.7 Extended 產品設計
Claude 3.7 Extended 產品設計

 

Claude 3.7 Extended 產品設計 原型圖
Claude 3.7 Extended 產品設計 原型圖

Claude 3.7的方案非常具體且結構清晰,將產品命名為「專注森林App」,並提供了完整的UI原型設計。它特別強調了視覺化和遊戲化元素,將用戶的專注時間轉化為可見的成果。

Claude的方案最突出的是其完整的視覺化原型,以三頁式主界面展示「我的森林」、「專注計時器」和「統計分析」。特別是統計分析頁面,通過柱狀圖展示每日專注時間趨勢,以及通過環形圖直觀呈現不同時段的專注分布情況。

在功能上,Claude詳細設計了:

  • 專注計時器
  • 任務清單與目標追蹤
  • 習慣追蹤與可視化儀表板
  • 獎勵機制
  • 數據分析與個人進度報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Claude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用戶習慣養成策略,包括通知推送策略、介面引導、週期性目標與挑戰,以及正向反饋迴路。

Grok 3 Thinking模式

Grok 3 Thinking  產品設計
Grok 3 Thinking  產品設計

Grok 3的方案相對簡潔,但有不少獨到之處。它將產品定位為「結合視覺化成長與習慣培養的時間管理工具」,對標市場上的Forest和番茄鐘應用。

Grok雖然沒有提供視覺化的UI設計,但它在功能創新上有獨特的見解。例如,它提出了「彈性專注」概念,不依賴固定的25分鐘番茄鐘,而是根據任務性質和用戶習慣推薦最佳專注時長。另外,它還強調了數據隱私和用戶自主權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Grok提出了更精細的商業模式,包括三種價格方案:

  1. 免費版
  2. 高級版(月費18元或年費158元)
  3. 團隊版(每人每月28元)

這種清晰的價格劃分,顯示了較強的商業思維。

三款AI設計方案對比表

評估維度ChatGPT-4.5Claude 3.7Grok 3
產品命名專注森林專注森林App未明確命名
UI設計提供文字描述提供完整視覺原型無視覺設計
核心差異化多樣化專注模式完整習慣養成體系彈性專注時長
商業模式三層收費+專注加成免費版+付費專業版一次性購買+可選IAP
特色功能流動專注、四季變化專注儀式、任務關聯專注預測、主題森林

核心功能設計比較

專注機制設計

ChatGPT-4.5:提出多樣化專注模式,包括傳統番茄鐘、深度沉浸和流動專注。每種專注模式對應不同類型的植物生長,豐富了遊戲化體驗。

特別是「流動專注」模式,通過手機感測器檢測專注狀態,是一種技術創新嘗試。這就像有個私人助理時刻觀察你的專注度,並適時提醒。

Claude 3.7:強調番茄鐘與任務清單的結合,讓用戶在專注前先選擇或新增當前任務。計時結束後系統會記錄此次專注時長,並與特定任務關聯,實現任務與專注的閉環設計。

Grok 3:注重情境化的專注體驗,提供自然環境音效及專為提升專注力設計的背景音樂。其獨特之處在於會根據用戶選擇的專注時長自動調整音樂節奏和強度,形成自然的時間提示。

在這一環節,ChatGPT-4.5的「流動專注」概念最為創新,解決了傳統番茄鐘時間固定的局限性;而Claude的任務關聯機制則最為實用,能更有效地幫助用戶追蹤不同任務的時間投入。

UI/UX設計比較

![三款AI的UI/UX設計對比圖 - 這裡放三款AI針對同一頁面的設計方案對比截圖]

ChatGPT-4.5:設計了五個核心畫面,強調視覺層次和互動體驗。特別是「生態系統視覺化」功能,用戶的專注記錄會反映在森林的季節變化和天氣效果上,增添了生動性和驚喜感。

Claude 3.7:提供了清晰的三頁式UI設計,介面美觀且實用,特別是數據分析視覺化做得相當出色。每個UI元素都有詳細的功能和互動描述,例如「完成時會有小動畫慶祝」等細節設計,體現了良好的用戶體驗思考。

Grok 3:雖然沒有提供視覺設計,但描述了「主頁/森林視圖」、「專注計時器」、「數據分析儀表板」、「成就與獎勵中心」和「社交生態圈」五個核心畫面的功能和布局。特點是強調減少分心元素,主張簡潔設計。

在UI/UX設計方面,Claude的表現最為突出,不僅提供了視覺化的原型,還考慮到了用戶情感體驗的細節設計;而ChatGPT-4.5的季節變化和天氣效果則增添了產品的長期吸引力和新鮮感。

習慣養成與用戶留存策略

要知道,一款成功的番茄鐘應用不僅在於初期下載量,更關鍵的是幫助用戶真正養成專注習慣

ChatGPT-4.5設計了精心的漸進式引導,從最初10分鐘的專注時間逐步提高到25分鐘,再到更長時間。它結合了多層次獎勵系統:

  1. 即時獎勵
  2. 累積獎勵
  3. 成就系統
  4. 驚喜元素

同時還加入社會性強化元素,如專注夥伴、專注圈和專注挑戰賽,全方位促進習慣養成。

Claude 3.7提出了完整的用戶習慣養成策略,包括智能通知推送、新手互動式教程、週期性目標與挑戰,以及正向反饋迴路。強調「勿失連續記錄」的心理動力,當用戶即將中斷連續專注日時會發送提醒。

Grok 3注重「進化式視覺體驗」和「社區驅動的參與機制」。其特色是森林不只是變大,還會增加生物多樣性、引入動物和天氣變化等動態元素。同時通過「森林設計師」計劃邀請用戶提交創意,增強社區參與感。

在習慣養成策略上,ChatGPT-4.5的漸進式方法最符合行為心理學原理;Claude的連續記錄提醒則抓住了用戶心理;而Grok的社區參與機制則有助於建立長期的用戶生態。

商業模式創新度對比

![商業模式對比 - 這裡放三款AI的商業模式視覺化對比圖表]

三款AI在商業模式設計上各有所長:

ChatGPT-4.5採用三層次收費模式:

  • 免費版:提供基礎功能
  • 高級版:月費18元或年費158元,解鎖全部專注模式和植物圖鑑
  • 團隊版:每人每月28元,提供協作專注功能

特別設計了「專注加成」活動,付費用戶的專注時間計算有乘數效果。

Claude 3.7區分免費版和付費專業版(Premium):

  • 免費版:提供有限的功能和輕量廣告
  • 付費版:進階數據分析、雲端同步與跨裝置使用、更多遊戲內容、個性化設定和無廣告體驗

採用訂閱制或一次性買斷的定價策略。

Grok 3主張「一次性購買+可選IAP」模式,避免用戶產生訂閱疲勞。獨特提出「專注社區市場」概念,讓用戶可以創建和交易自定義的專注主題和音效,開拓了新的收入來源。

在商業模式方面,ChatGPT-4.5的團隊版設計開拓了B端市場;Claude的功能層次劃分清晰合理;而Grok的一次性購買模式和社區市場概念則最具創新性,有可能吸引那些厭倦訂閱模式的用戶。

創新亮點與獨特視角

三款AI都有令人驚喜的創新點,這些原創思路可能會給產品帶來差異化競爭優勢:

ChatGPT-4.5的亮點:

  1. 流動專注模式:通過手機感測器檢測專注狀態,打破了傳統番茄鐘的時間限制
  2. 四季變化系統:讓森林根據用戶所在地理位置和實際季節變化,增加了產品的時效性和新鮮感

Claude 3.7的亮點:

  1. 專注儀式功能:在開始專注前引導用戶進行1-2分鐘的冥想或呼吸練習,幫助快速進入專注狀態
  2. 視覺化獎勵機制:將抽象的時間投入轉化為具體的森林景觀和數據圖表,增強了用戶成就感

Grok 3的亮點:

  1. 專注預測功能:根據用戶習慣預測並建議今日專注安排
  2. 主題森林概念:如海底世界、太空殖民地等替代主題,讓長期用戶可以切換視覺體驗,保持新鮮感

值得一提的是,Claude的「專注儀式」概念特別實用,因為進入專注狀態常常是最困難的一步;而ChatGPT-4.5的季節變化系統則最有長期吸引力;Grok的主題森林概念則最具視覺多樣性。

設計疏漏與潛在風險

我們剛才聚焦了三款AI的亮點,但任何產品設計與產品規劃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實際上,有時候疏漏比優勢更致命!

我曾經參與過一個專注App的開發,結果就是因為忽略了用戶流失點,導致推出後三個月留存率慘不忍睹。所以來看看這些AI各自的設計盲點:

ChatGPT-4.5的設計盲點

  • 技術可行性存疑:「流動專注」模式聽起來很棒,但手機感測器真的能準確判斷我是專注還是發呆嗎?我自己用過類似功能的App,誤判率高得嚇人,有次我明明在發呆看窗外,它卻認為我「專注度極高」...
  • 系統過於複雜:生態系統、季節變化、天氣效果...這些功能雖然有趣,但對初期用戶來說可能太複雜了。想象一下,新手打開App就面對一堆森林、動物和天氣系統,「我只是想計個時間啊!」可能會是很多人的第一反應。
  • 商業模式的永續性問題:「專注植樹」這種公益結合雖然很理想主義,但這會增加營運成本,而用戶真的願意為此付費嗎?我見過太多因為成本控制不當而倒閉的「初心很好」的App了。

Claude 3.7的設計盲點

  • 過度設計的風險:Claude的UI設計確實精美,但你有沒有注意到它的數據視覺化相當複雜?就我的經驗,過於精緻的視覺效果往往會拖慢App性能,尤其在中低端手機上可能會卡頓或耗電。
  • 功能冗餘:「專注儀式」固然有用,但對於想快速開始專注的用戶(比如我下午開會前只有25分鐘)來說,這可能是個不必要的步驟。有時候簡單才是王道,不是嗎?
  • 缺乏明確的用戶痛點解決方案:雖然功能全面,但Claude似乎沒有針對番茄鐘類App普遍存在的中途放棄率高、長期堅持難的核心問題提出獨特解法。

Grok 3的設計盲點

  • 視覺體驗缺失:這是最明顯的問題,產品設計與產品規劃沒有任何視覺設計。在應用商店競爭激烈的今天,第一印象往往決定下載率,視覺吸引力不容忽視。
  • 商業模式風險:「一次性購買+可選IAP」聽起來對用戶友好,但可能導致長期收入不穩定。我見過不少走這條路的App最終因為收入不足而停止更新,形成惡性循環。
  • 社區市場的冷啟動問題:「專注社區市場」概念新穎,但社區類功能的雞生蛋、蛋生雞問題誰來解決?沒有足夠用戶,社區就沒有內容;沒有內容,就吸引不到用戶。
  • 功能分層過細:三種價格方案(免費版、高級版、團隊版)可能造成用戶選擇困難,增加轉化阻力。「選擇越多,決策越難」這個心理學現象在App定價中屢見不鮮。

產品經理自檢清單:AI產品設計與產品規劃評估

如果你正在使用AI輔助產品設計與產品規劃,不妨用這個清單來評估AI輸出的質量:

  • [ ] 功能設計是否真正解決了核心用戶痛點?
  • [ ] UI設計是否足夠直觀且易於實現?
  • [ ] 商業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 [ ] 創新點是否具有技術可行性?
  • [ ] 是否考慮了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差異?
  • [ ] 用戶留存策略是否有效且可操作?
  • [ ] 是否考慮了競品的類似功能和可能的反制措施?
  • [ ] 功能複雜度是否合理,避免過度設計?
  • [ ] 是否考慮了不同階段的資源投入和優先級?
  • [ ] 是否有清晰的產品迭代路徑?

綜合評分與階段性結論

考量優勢和風險,以10分制給三款AI評分:

ChatGPT-4.5:總分 8.3分

  • 產品定位:9分
  • 功能完整性:9分
  • UI/UX設計:8.5分
  • 商業模式:7.5分(-1分是因為公益模式的可持續性問題)
  • 創新思維:8.5分
  • 風險評估:7分(技術可行性和複雜度風險較高)

Claude 3.7:總分 8.5分

  • 產品定位:8.5分
  • 功能完整性:9分
  • UI/UX設計:9分(-0.5分因為過度設計的性能隱憂)
  • 商業模式:8分
  • 創新思維:8.5分
  • 風險評估:8分(相對平衡的方案,風險較低)

Grok 3:總分 7.5分

  • 產品定位:8分
  • 功能完整性:7.5分
  • UI/UX設計:6分(未提供視覺設計是個大缺點)
  • 商業模式:8分(-1分因為長期收入不穩定風險)
  • 創新思維:9分
  • 風險評估:6.5分(社區冷啟動問題和視覺缺失)
  • Claude 3.7 vs GPT-4.5 vs Grok 3  番茄鐘 產品設計能力綜合評價  雷達圖
    Claude 3.7 vs GPT-4.5 vs Grok 3  番茄鐘 產品設計能力綜合評價  雷達圖 

綜合考慮後,Claude 3.7略勝一籌,它提供了最平衡的方案,雖然沒有什麼特別驚艷的創新,但風險較低,更接近可直接落地的產品。

ChatGPT-4.5的創意十足,但部分功能的技術可行性和複雜度存在隱憂。Grok雖然在創新思維上表現出色,但缺乏視覺設計和存在社區冷啟動問題讓它處於劣勢。

說實話,這就像我們在創業團隊討論產品方向時經常面臨的選擇:是選擇穩健可行的方案,還是冒險追求更具突破性但風險更高的創意?沒有絕對的對錯,取決於團隊風格和市場策略。

作為產品經理,我個人可能會採納Claude的基礎框架,但整合ChatGPT-4.5的一些創新點和Grok的商業模式思考,打造一個平衡創新與可行性的產品。畢竟,理想的產品設計與產品規劃往往是不同思路的最佳組合,而不是單一方案的完美執行。

延伸閱讀

想知道這三款AI在其他產品案例中的表現如何?別錯過這些深度解析:

延伸閱讀